ENGLISH

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全新推出特别版《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

来源:英国皇家爱乐乐团2021.02.02

 


作曲家与创作背景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第34号作品)》,由本杰明·布里顿(1913–1976年)作曲。

本杰明·布里顿是英国音乐史上绝无仅有的音乐通才,堪称创作天才、歌剧巨擘、钢琴演奏大师、天才指挥家、富有灵感的唱片艺术家和卓有远见的音乐节组织者。布里顿十几岁时就获得了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奖学金,之后一位考官忿忿不平地问道:“一个英国公立学校的学生写出这种音乐是怎么做到的?”年仅二十四岁时,他就创作出了《弗兰克·布里奇主题变奏曲》,这首为弦乐团而作的惊世之作彻底性地宣告了一位伟大新天才的降临。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布里顿在北美生活,与英国著名男高音彼得·皮尔斯结下了终身友谊。1945年回到英国后,他的歌剧《彼得·格赖姆斯》成为了英国音乐的转折点。乘着作品大获成功的东风,他采用自己最喜爱的英国作曲家亨利·珀塞尔(1659–1695年)的一段主题旋律,在此基础上创作了一组管弦乐变奏曲,并被命名为《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迅速赢得了人们的喜爱。然而,无论他个人取得了怎样的成功,布里顿最希望的还是成为有用之人。换句话说,他希望在社会日常中发挥重要作用。1964年的一篇报纸文章就证明了这一点。他在该篇文章中表示,希望自己的音乐“能够成为人类活动和人类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渴望“实现社会价值”。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副标题为《珀塞尔主题变奏及赋格》。作品最初是为1946年皇冠电影公司(Crown Film Unit)的一部专题片而作,旨在向儿童介绍管弦乐团的各种乐器。

布里顿首先用管弦乐完整表达主题,随后又用一系列俏皮的变奏曲,将管弦乐团的各类乐器按适当的分类一一呈现,从音色最高的乐器依次往下排列。他以木管乐器(短笛和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开场,接着是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竖琴)、圆号、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和大号)和打击乐器的顺序,依序推进,最后以庄严的赋格作为尾声。
  
亚历山大·雪莱(指挥兼旁白) 

2015年1月起,他担任英国皇家爱乐乐团首席副指挥,负责策划每年在伦敦卡多甘音乐厅举行的系列音乐会,以及乐团国内外的巡演。

雪莱于1979年10月出生于伦敦。父亲是著名的音乐会钢琴家。雪莱曾在德国学习大提琴和指挥,2005年在利兹指挥大赛中初试锋芒,一举斩获一等奖,赢得广泛关注。媒体评论称“亚历山大·雪莱,这位充满活力、最具天赋的年轻指挥家获得了这一极富盛名的奖项。他的指挥技术无懈可击,一切细节清楚明晰,尽情发挥出了他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有媒体称赞雪莱“无论台上台下,他都是天生的沟通者”(英国《每日电讯报》)。他经常与欧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的一流乐团合作,其中包括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柏林音乐厅管弦乐团、班贝格交响乐团、赫尔辛基爱乐乐团、哥德堡交响乐团、斯德哥尔摩爱乐乐团、香港管弦乐团和蒙特利尔大都会管弦乐团。

2015年9月,亚历山大·雪莱接替平夏斯·祖克曼,担任加拿大国家艺术中心乐团(NACO)音乐总监。此后,乐团大受赞誉。有报道称“乐团摇身一变……变得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勇于释放自我”(《渥太华市民报》)。还有报道称赞雪莱的节目编排将乐团“几乎一夜之间……打造成了北美最敢于创新的乐团之一”(加拿大《麦考林杂志》)。2015年,雪莱还曾指挥《风流寡妇》(丹麦皇家剧院)《罗密欧与朱丽叶》(丹麦皇家剧院)《艺术家生涯》(渥太华歌剧院/加拿大国家艺术中心)《约兰塔公主》(不来梅德意志室内爱乐乐团)《女人心》(法国蒙彼利埃国家歌剧院)《费加罗的婚礼》(英国北方歌剧院)等著名歌剧作品。

2016年,他凭借在德意志唱片公司的第二张唱片《彼得与狼》荣获回声音乐奖,又以不来梅德意志室内爱乐乐团“未来实验室”项目艺术总监身份斩获回声音乐奖和德国创始人奖两个奖项。“未来实验室”项目着眼于未来,注重平民的参与,利用音乐实现社会凝聚与融合。激励和启迪未来几代古典音乐家和听众始终是他的工作重心。为此,雪莱在纽伦堡、不来梅和渥太华发挥领导力。他创立了舒曼室内乐团并担任艺术总监,乐团曾在杜塞尔多夫开创性地举办了440Hz系列音乐会。他曾多次率领德国国家青年交响乐团在德国巡演,每年与上千名年轻人合作普及项目。他经常在自己的演出中发表内容丰富、激情洋溢的演讲,并参与各种访谈和播客节目,谈论古典音乐的社会作用。

2017年,他牵头加拿大国家艺术中心乐团和加拿大歌剧团,联合制作了哈里·萨默斯歌剧《路易·里尔》。同年8月,他卸任纽伦堡交响乐团首席指挥,结束了这段开始于2009年9月的任期。因为亚历山大·雪莱给乐团的演奏、教育工作和国际巡演活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这段合作关系被媒体和观众誉为纽伦堡交响乐团的黄金时期。

亚历山大·雪莱寄语 

希望这场全新的线上演出能让居家隔离的我们放飞心情。我们希望向老观众提供更多的精彩表演,同时也让新观众感受到交响乐团是多么的振奋人心、激情四射、技巧娴熟、匠心独运。在这样的期待下,布里顿的《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就是最完美的展示。我们英国皇家爱乐乐团中,每一位乐手都是音乐大师,他们全力以赴,发挥出最大的能力。我相信我们必将呈现出惊艳四座的表演,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为《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写了新的旁白,希望能更贴近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我首先介绍即将会发生什么,然后大家会听到乐团演奏亨利·珀塞尔的著名主题旋律,布里顿所创作的主题变奏曲随之展开。如果是不了解布里顿或珀塞尔的听众,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艾德·希兰为约翰·列侬的歌重新编曲!绝对是大师之间的才思交融。布里顿绝对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是了不起的英国文化符号;亨利·珀塞尔在他的时代也是如此。演奏这首曲子的时候,我会介绍乐团的各组乐器,试着让大家体会到它们特有的风格。

这部作品人人都能听懂,我想这也正是布里顿选择珀塞尔这一段主题旋律的原因。这段主题旋律朗朗上口,容易记忆,甚至让人忍不住整天都哼唱它!旋律的呈现清晰而简洁,布里顿则出色地将这个旋律放进不同的乐器声部(弦乐、木管、铜管和打击乐)。他先是展示了每组乐器组合起来是什么样的声音,然后再将旋律分解到每件乐器上。展示完这些之后,布里顿开始展示赋格部分,这真是神来之笔。各种乐器按照先前展示的顺序逐渐加入,旋律逐步发展得恢弘壮丽。接近尾声时,他又非常聪明地摆弄起了节拍:他让半个乐团按一个节奏演奏,另一半则采用完全不同的节奏。听起来就像一栋宏伟的大厦从水底升起。那一刻,足以让大家毛发尽竖。布里顿的音乐太惊人了。

虽然乐团成员各自在家,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现代科技,“虚拟地”组合出英国皇家爱乐乐团,而且演出效果很棒。但我们都清楚地意识到,现场演出的体验是永远无法替代的。我们迫不及待地想把这首杰出的作品带到音乐厅,为观众带来现场演出。

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寄语 
  
希望大家喜欢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的演出。

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和大家一样,饱受疫情之苦。我们90%的收入来自音乐会门票,但3月中旬以来我们没有任何演出,新冠疫情极大影响了乐团的财务和自由乐手的收入。由于持续性防疫措施的实行,未来一段时间内乐团都不太可能举行现场演出。

但坚韧不拔是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秉承的一大价值观,我们仍然乐观地坚信我们能够走出这场危机,继续服务社会,尽最大努力将鼓舞人心的现场管弦音乐表演带给更多观众。

我们非常感谢大家在此关键时刻能够伸出援手。勠力同心,我们可以确保英国皇家爱乐乐团能够继续创造音乐,点燃想象之火,激励我们所有人走向更积极更有希望的未来。

在此,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全体成员对大家长久以来的支持和陪伴表示感谢。
世界剧院联盟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    邮编:100031